2020年12月25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公布“2020年团体标准应用示范项目名单”(工信部科函[2020] 341号),我会制定发布的《燃料电池电动汽车 低温冷启动性能试验方法》(T/CSAE 122-2019)、《乘用车整车轻量化系数计算方法》(T/CSAE 115-2019)、《汽车紧固件用耐热钢技术条件》(T/CSAE 99-2019)、《锂离子动力电池单体日历寿命试验方法》(T/CSAE 118-2019)四项标准入选。
四项标准速览
《燃料电池电动汽车 低温冷起动性能试验方法》(T/CSAE 122-2019)
-标准项目负责人: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有限公司 郝冬
-标准起草单位: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有限公司、同济大学、广州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北京新能源汽车技术创新中心、上海机动车检测认证技术研究中心有限公司、中国汽车工程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襄阳达安汽车检测中心有限公司、一汽-大众汽车有限公司、上海重塑能源科技有限公司、重庆大学
-标准亮点:本标准将为制定《燃料电池电动汽车 低温冷起动性能试验方法》国家标准提供重要支撑,2020年8月,国家标准《燃料电池电动汽车低温冷起动性能试验方法》正式立项。本标准提出“两次浸车、两次起动”的试验方法,最大限度的模拟车辆冬季实际应用场景,突出前沿技术路线的优势。本标准提出了 “起动时间、起动能耗、起动氢排放、起动氢泄漏”的综合评价方法,实现了对车辆低温冷起动性能的多维度、多指标综合量化评价。本标准已被丰田汽车、广汽集团、宇通客车、上海重塑等多家燃料电池汽车企业采用,依据该标准进行燃料电池汽车低温冷起动性能开发和测试,以服务于2022年北京冬奥会示范运行;此外,本标准已被中汽研汽车检验中心(天津)有限公司、中国汽车工程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上海机动车检测认证技术研究中心有限公司、襄阳达安汽车检测中心有限公司四家国家级检测机构相继采用,依据该标准进行检测能力建设和检测业务开展。
《乘用车整车轻量化系数计算方法》(T/CSAE 116-2019)
-标准项目负责人:奇瑞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李军
-标准起草单位:奇瑞汽车股份有限公司、国汽(北京)汽车轻量化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中国汽车工程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重庆长安汽车股份有限公司、中信金属股份有限公司、广州小鹏汽车科技有限公司、安徽江淮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北京新能源汽车股份有限公司、上海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爱驰汽车(上海)有限公司、华晨汽车集团控股有限公司、大乘汽车有限公司、中国第一汽车集团有限公司、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东风汽车集团有限公司。
-标准亮点:本标准通过采集和分析国内市场上近10年来销售的20000多款乘用车相关参数,基于统计学方法论证了名义密度(M/V)、重量比功率(M/P)、脚印油耗(Q/A)或脚印电耗(Y/A)等主要指标与汽车轻量化节能的关联性,建立了国际上首个可用于评价燃油乘用车和电动乘用车轻量化水平的整车轻量化系数计算方法。本标准解决了困扰行业多年的减轻重量同时保证汽车性能的问题,从轻量化的核心价值出发,让轻量化评价与客户的需求关联。《节能与新能源汽车技术路线图2.0》采用本标准的“整车轻量化系数”作为行业2020-2035年的轻量化发展指标。中国工程院组织编写的《‘中国制造2025’ 重点领域技术创新绿皮书——技术路线图》采用本标准的“整车轻量化系数”作为整车轻量化水平2025~2035年的关键指标;本标准被北汽新能源(标准编号:Q-BJEV 05.0005.1—2020)、江淮汽车等整车企业在企业标准中引用。
《锂离子动力电池单体日历寿命试验方法》(T/CSAE 118-2019)
-标准项目负责人: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有限公司 林春景
-标准起草单位: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有限公司、三星环新(西安)动力电池有限公司、上海蔚来汽车有限公司、微宏动力系统(湖州)有限公司、浙江谷神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中航锂电(洛阳)有限公司、天津力神电池股份有限公司、天津大学。
-标准亮点:本标准填补了国、行标在动力电池日历寿命测试方面的空白。针对日历寿命测试的规范流程给出了具体说明,并基于丰富的实际测试经验针对测试中的关键实施细节给出了具体建议。
随着该项标准的应用实施,通过各企业开展实际测试验证,可积累大量的数据,为后期国、行标的制定提供经验和数据支撑。本标准被科技部重大专项课题组采信,在宇通客车、北汽新能源、华霆动力、捷威、三星环新等国内整车企业及电池企业应用实施。
《汽车紧固件用耐热钢技术条件》(T/CSAE 99-2019)
-标准项目负责人:泛亚汽车技术中心有限公司 袁峰
-标准起草单位:泛亚汽车技术中心有限公司、东北特殊钢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山西太钢不锈钢股份有限公司、宝山钢铁股份有限公司、舟山市7412 工厂、上海大学、重庆长安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江阴兴澄特种钢铁有限公司、南京钢铁股份有限公司、上海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乘用车分公司、上汽大众汽车有限公司、一汽大众汽车有限公司、福特汽车工程研究(南京)有限公司、吉利汽车研究院、神龙汽车有限公司、北京汽车股份有限公司、东风汽车公司、众泰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昆山贸盈金属有限公司,内德史罗夫紧固件(昆山)有限公司、宁波长华长盛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苏州工业园区新凯精密五金有限公司、上海奥达科股份有限公司、苏州誉高紧固系统有限公司、通标标准技术服务(上海)有限公司。
-标准亮点:本标准以主机厂应用和试验验证为导向,基于大量行业实践和研究,创新性地提出四个耐热钢牌号ML06Cr15Ni25Ti2MoAlVB、ML04Cr11Nb、ML41CrMoV和ML21CrMoV。针对高镍和普通合金耐热钢的特性,并对不同耐热钢钢种的冶炼工艺和性能以及对应的检测方法也分别编写了相应的技术要求。针对汽车紧固件的通用性要求,也特别编写了更适用于汽车行业的相关技术指标和条件,是一项涉及汽车、钢铁等两大行业领域的跨产业标准。
本标准被上海市浦东新区市场监督管理局纳入2020年上海市浦东新区促进质量发展专项资金扶持目录。本标准作为中国首个汽车紧固件用耐热钢原材料标准,对推动我国汽车行业实现该类原材料深度国产化、摆脱“卡脖子”技术具有重要意义,极大的提升中国汽车紧固件制造的国际竞争力。11家主机厂及、5家钢厂、9家零部件及研究检测机构参与标准研制并应用到企业产品开发中。
Copyright(c) 2017 SAE-CHINA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中国汽车工程学会 京ICP备05030588号
地址:北京市亦庄经济开发区荣华南路13院7号楼(中航国际广场H5)6层
邮编:100176
Tel:010-50910000 Fax:010-50911011
声明:凡未在本网页刊登的展会、会议信息,均为非中国汽车工程学会举办、承办、支持活动,请谨慎报名参加!